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(VDMA)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中國占全球機械設備總出口量的15.8%,達到1650億歐元,成為世界最大機械設備出口國。而之前一直保持的機械出口世界冠軍的德國,在2020年出口1620億歐元的機械設備,相當于全球總出口量的15.5%,以0.3%的差距退居第二。對此,VDMA外貿主管烏爾里希·阿克曼接受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專訪時表示,這種變化并不令人驚訝,中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制造商,中國成為對外機械貿易的領跑者只是時間問題。
環球時報:在德國同行的眼中,最近幾十年,中國機械產業經歷什么樣的發展?
阿克曼:十多年前,中國機械產品就受到關注。實際上,中國多年來就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制造商,其產量相當于美國、德國、日本和意大利四個國家產量的總和。即使在去年疫情中,當歐洲經濟還在封鎖,中國經濟就開始快速復蘇,機械制造產業經過短暫停止后,迅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。尤其在出口領域,許多機械制造強國去年大幅度下降,德國下降了12%,而中國受到影響較小。因此,當中國首次超越德國,成為世界最大機械設備出口國時,我認為這種變化并不令人驚訝。
環球時報:能否以您熟悉的一件機械產品舉例說明中國產品優缺點?“中國制造”跟德國相比,有什么短板差距?
阿克曼:在國際市場上,中國在建筑、農用、動力機械等領域大規模量產,具有巨大的優勢。同樣一件塑料加工機械(塑料加工工業中所用的各類機械和裝置的總稱——編者注),“中國制造”的價格在2.5萬歐元左右,而“德國制造”的價格則在10萬歐元左右。不同價格,有不同的技術、不同的服務。
目前來說,“中國制造”機械產品主要是中端產品,專注于標準機械。這些產品不僅在中國市場受到歡迎,也可以滿足非洲和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,還有德國等發達國家市場。“德國制造”則代表高端機械產品,專注于高科技機械產品。許多德國機械制造企業是根據客戶不同需求,進行產品定制及個性化服務。
但與德國機械制造相比,中國機械產品仍缺乏高科技。中國在“工業4.0”等領域還落后于德國等國際競爭對手。中國仍需要高質量的產品,但在自己國家很難獲得,因此,我們的產品對中國人來說仍然具有很高的吸引力。但在一些未來技術領域,比如人工智能的應用等,中國目前處于前列。特別是在自動化和數字化方面,例如在工業機器人方面,中國明顯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。2021年,德國等歐盟國家經濟的強勁復蘇,可以帶來機械出口再次有力增加,但長期趨勢明顯有利于中國。
環球時報:德國是否看好中國的機械市場?
阿克曼:中國是一個巨大又充滿潛力的市場,VDMA下屬成員企業中,超過1/10企業在中國擁有生產線。這些企業在中國設廠生產,商品不僅僅在中國市場銷售,還出口到世界各地。VDMA于今年4月就各個方面的問題對在華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,超過一半企業表示,他們將繼續留在中國市場投資發展。VDMA的數據也顯示,今年一季度,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德國機械制造業的第一大出口市場,德國第一季度在機械制造領域對中國的出口額為49億歐元,同比增長20.3%。
環球時報:在哪些領域,中國成為德國制造的競爭對手?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是否歡迎中國投資?
阿克曼:中國企業在標準機械產品上,已經成為德國企業強大的競爭對手。中企不僅在國內市場增加投入,也不斷走向海外尋找機會。德國政府和歐盟的政策都是非常明確的,歡迎非歐盟國家企業到歐盟投資。如果雙方有意,收購也是被允許的。但是收購和投資也有條件,必須符合歐盟成員國的國家安全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,在歐洲投資和收購歐盟企業,它的財務來自哪里,后面有沒有國家支持,必須接受審查,必須符合市場規則。
環球時報: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,您認為中德兩國機械行業未來可能面臨哪些困難?
阿克曼:中美貿易戰對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好事。中國一個市場,美國一個市場,而歐洲處于中間。這會給世界機械制造行業帶來負面效應,幾乎沒有任何好的方面。全球機械產業是一個整體,組成強大供應鏈。因此中美應該坐下來,解決這種問題,回歸正常狀態。